|
白参菌人工栽培生物学特性来源:原创作者:菇蕈园
![]() 白参菌人工栽培生物学特性 关键词:白参菌,白参菌人工栽培 白参菌:外文名:Schizophyllumcommuneh别名:裂褶菌、白花、白参科属:真菌植物门真菌裂褶菌(schizophyllqaeae)的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菇菌。
1、白参菌功能特点:白参菌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总含量达17.04%,并富含锌、铁、钾、钙、磷、硒、锗,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。据《药用真菌》等籍记载,此菌“性平,味甘,气味(根)苦、微寒、无毒。有清肝明目、滋补强身的功效,特别对小儿盗汗、妇科疾病、神经衰弱、头昏耳鸣等症疗效明显。”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。 2、形态特征:白参菌子实体较小,簇生或群生,形似菊花,菌盖扇形或肾形,直径1~5cm,白参菌人工栽培的鲜品单朵重达50~100g。菌肉薄,质韧,白色至灰白色或褐肉色。具有多数裂瓣,边沿常呈掌形纵裂内卷,表面长有绒毛,扇形或肾形;基部狭窄,菌褶从基部辐射状生长,菌柄短或无。体质韧、味道清香、鲜美爽口、营养丰富。 3、生长条件: ①、营养:白参菌分解木材的能力较弱,碳、氮源是其重要的能量。适宜的碳源为葡萄糖,氮源为玉米粉、麦麸。白参菌人工栽培可利用棉籽壳、玉米芯、甘蔗渣、废棉等富含纤维素的各种农作物秸秆及木屑等作为培养料;还需添加适量麦麸或米糠等辅料以及微量矿物质元素。 ②、温度:白参菌菌属于中温型菌类,自然生长多在春、秋季节。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宽,8~32℃均可,但以23~26℃最适;子实体分化和发育以18~22℃最适,低于18℃成熟期延长。 ③、湿度:白参菌耐干旱。培养基含水量不超过60%。长菇阶段空间相对湿度应掌握在85%~90%。 ④、氧气:白参菌属于好氧性真菌,子实体生长过程释放出一股腐臭味的二氧化碳气体,栽培房棚要求空气新鲜。 ⑤、光照:白参菌人工栽培菌丝生长不需光照,原基分化子实体时,需要300~500Lx光照强度。子实体有明显的趋光性,光线过强会使菇体颜色变褐、品质差。 ⑥、酸碱度:白参菌含纤维素酶,并能产生苹果酸,人工栽培的基质pH4.5~5.6最适。 ⑦、白参菌人工栽培:白参菌生产周期较短,在适宜的条件下从接种到采收仅需16~20天。最佳栽培季节,秋栽为9~10月、春栽为3~5月。充分利用房棚空间和最适时间,每年安排生产4~6批。 上一篇: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技术培训班招生简章
下一篇: 花脸蘑栽培技术
|